佛陀接著對舍利弗說:
「再者,舍利弗啊,當菩薩在修行般若波羅蜜(即最高的智慧,能渡人到解脫的彼岸)時,他們首先會發起平等心(等意)。
他們對一切眾生都能夠生起無差別的平等心。
因為發起了對一切人平等的慈悲心,他們便能體悟到一切諸法(世間萬物、一切現象)的平等性(諸法等,即空性或無二之理)。
一旦體悟了諸法的平等性,他們的心就能對一切法保持平等、無執著的狀態。
這樣修行的菩薩,將會受到現在所有佛陀、大菩薩、阿羅漢以及辟支佛的愛戴與尊敬。
他們無論轉生到哪裡,眼睛都不會見到污穢或惡劣的景象,意念中也不會生起任何惡念。
這位修行般若波羅蜜的菩薩,在他的修行道路上,將永遠不會退失(耗減)他追求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提,即圓滿成佛)的決心。
當佛陀在宣講這般若波羅蜜的修行道理時,在座的聽眾中,有三萬位比丘深受感動。
他們立刻將自己身上所穿的袈裟全部脫下來,供養給佛陀,以此表達他們至高無上的恭敬和求法之心。
這些比丘都因此發起了追求無上正等正覺的決心(發無上正真道意)。
這時,佛陀露出了微笑。
侍者阿難立刻從座位上站起來,整理好衣服,右膝跪地,合掌恭敬地問佛陀:
「佛陀啊,您絕不會無緣無故地微笑,您的笑容一定有深遠的含義。」
佛陀告訴阿難:
「這三萬位比丘,將在這一生壽終之後,往生到阿閦佛的淨土(妙喜世界)。他們將在六十二劫之後,全部都能夠成佛,他們的佛號都將稱為『聲聞支頭』。
【經文】
放光般若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授決品第六
復次舍利弗。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以發等意於一切人發等意。已便得一切諸法等。已得諸法等便能等意於一切法。便爲現在諸佛菩薩羅漢辟支佛之所愛敬。所在生處眼終不見惡色意初無惡念。行般若波羅蜜菩薩終不耗減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爾時説般若波羅蜜行時。坐中有三萬比丘。以身所著衣盡用奉佛。皆發無上正眞道意。於是佛笑。時阿難從坐起正衣服右膝著地叉手白佛言。佛不妄笑會當有意。佛告阿難。是三萬比丘於是壽終當生阿閦佛國。却後六十二劫皆當作佛號聲聞支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