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宗兜率聖賢傳
清- 彌勒行者工布查布

  工布查布,是蒙古烏珠穆沁旗人,生長於烏珠穆秦部落,他自幼為康熙皇帝撫養長大,受清聖祖鞠育之恩,後就任儀賓之職。同時,他又精通西土之語,故清世宗特留之於帝都,任西番學總理,掌管翻譯之事。於清高宗時期,相繼譯出《造像量度經》、《彌勒菩薩發願王偈》、《藥師七佛供養儀軌如意王經》等三部,尤其以《造像量度經》影響乾隆以後之造像。他精通蒙滿藏漢多種文字,自幼喜愛佛典,曾和幾位著名的喇嘛高僧學習佛像梵塔的尺寸圖像等等。是乾隆年間翻譯家、蒙古族學者、內閣掌譯、西番及蒙古諸文番學總管儀賓。
  清雍正時(1723—1735),工布查布任西番學總理。翻譯《藥師七佛供養儀軌如意王經》。
  清乾隆七年(1742),洮州禪定寺崇梵靜覺國師來京,與他談起《造象量度經》一事,並鼓勵他將此書翻譯成漢文。工布查布也深感《造像量度經》歷代僅憑口授,他決心把它翻譯成漢文。工布查布潛心研究僅用一個多月時間,就把它全部翻譯出來。這部漢文譯本的出現,為藝術工匠從事佛教藝術提供了重要的資料,也是今天我們研究佛教藝術的重要工具書。同時他還撰有《造像量度經引》、《造像量度經解》、《造像量度經續補》各一卷。其中,《造像量度經引》,論造像之由來,及漢式、梵式等分別,並附有諸佛像、諸菩薩像等圖。《造像量度經解》,即注解本經之文義。清乾隆十三年(1748),《造像量度經引》、《造像量度經解》、《造像量度經續補》,與《造像量度經》合編成四卷刊行,是即乾隆版。
  清乾隆八年(1743)正月,工布查布在北京廣仁彌勒院,依藏文佛典翻譯成漢文的《佛說彌勒菩薩發願王偈》,是工布查布的代表作。亦即彌勒信仰之最後經典,使彌勒信仰經典依據趨於完善。《佛說彌勒菩薩發願王偈》,與《普賢菩薩發願偈》《八十八佛懺悔文》合稱中華佛教「三大懺願。」純以偈頌形式讚頌彌勒功德,促使彌勒信仰在清朝的復興。《佛說彌勒菩薩發願王偈》末有:「行此菩提道,名稱慈氏子,圓滿六度行,超於十地位。我以此善願眾生,命終速往兜率宮。受生皆於見法閣,即為慈氏之長子。十地自在降閻浮,證得十力大位時。願受妙法甘露味,圓滿佛行盡無餘。從此命終承願力,即得上生兜率天。忻慶奉事慈氏尊,速得承授菩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