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宗兜率聖賢傳
吳越- 彌勒化身 永明延壽法師

在漢傳佛教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三位被稱為「彌勒化身」的人物,第一位是南北朝梁武帝時義烏的傅翕善慧大士(497-569),第二位是五代後梁明州奉化的布袋和尚(?-917),第三位唐末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杭州的永明延壽大師(904-975)。

其中第三位永明延壽大師為彌勒下生之事蹟鮮少為人提及,但由於永明延壽大師一生成就巨大,威望崇高,所以後世就產生了很多關於他的記載。其中主要的兩個,就是「慈氏下生」和「彌陀化身」。

「慈氏下生」的記載,根據現有資料,最早出現在慧洪覺範的「禪林僧寶傳」的延壽傳中,所謂「時號慈氏下生」是也。「禪林僧寶傳」的問世( 1119)距延壽去世(975)已經過了144年,但時間還沒出北宋,還算是比較早期的傳記。不過,由於與延壽同時代的贊寧和道原所作的傳記裡都沒有提到過這個細節,所以我們現在也無法確認慧洪的這個說法是否真有可靠依據。不過,無論如何,這樣的記載就說明了,至少在慧洪的那個時代,也就是延壽大師去世一百多年後,人們已經認為延壽大師是「慈氏下生,彌勒再誕」了,在佛教徒的心目中他已經具有了那樣的地位和分量!

蓮池大師也曾讚曰:「永明佩西來直指之印而刻意淨土,自利利他廣大行願,光照於世。其下生之慈氏歟!其再生之善導歟。」

清世宗雍正皇帝也特別推崇永明延壽大師。他在御制重刊「宗鏡錄」序文中云:「世傳禪師誕降,實惟慈氏下生。」朕謂不必慈愛再來,現同慈氏本說,特為重刻,用廣其傳,布在今茲,盡未來際。俾學者知宗教律之共貫,入聞思修之三摩,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雙融之中道,出生普賢願海,幻住夢存;常遊圓覺道場,隨緣無凝,直向今生了卻何妨歷劫修持,圓無為之行,結空華之果,四生同沐,三有均霑,將禪師之法施,益以無邊。而朕之期願,亦為少慰矣。是為序。

「彌陀化身」的傳說最早出現在「永明道績」中。這個延壽傳是淨慈寺僧大壑(生卒不詳)於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編撰的。此傳盡可能地收集了以前的資料,並增添了一些新的傳說,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彌陀化身」說其文曰:「後漢乾佑三年十一月二日,吳越王以誕辰,飯僧於永明寺。王問師云:「有真僧降否?」師曰:「長耳和尚乃定光佛應身也。」王趨駕參禮定光云:「彌陀饒舌。」少選跏趺而化」。

然而,此傳說有兩個重大問題:

1 ,據「淨慈寺志」卷一等,永明院始建於後周顯德元年(954),吳越王於後漢乾佑三年(950)飯僧時,永明院尚未建,又怎麼可能永明院飯僧呢?而且其時延壽大師尚在天台山修行,所以其所謂的「師」根本不可能是延壽。

2 ,據「武林西湖高僧事略」記,長耳和尚,法名行修,亦號耳相,是雪峰義存的弟子之一,居杭州南山法相院。乾佑四年仲冬第二日,吳越王錢氏以誕日飯僧,時問永明:「席中有高僧否?」永明答云:「長耳和尚乃定光佛應身。」此一記載與「永明道績」所說雖時間有一年之差,但顯然為同一件事。當時尚無永明寺,所以所謂的「永明」絕不可能指延壽,而應該指延壽的剃度之師「永明大師翠岩令參。」據「景德傳燈錄「卷十八的令參傳,天福二年以後,令參應吳越王之請移錫杭州龍冊寺,直至入寂。又據「宋高僧傳」卷二十三和「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的慧明傳,令參乾佑年中尚且住世,所以當時在杭州的「永明」只能是「永明大師翠岩令參」,而絕不會是延壽大師。

以上兩點足以說明「彌陀化身」的傳說顯然是後人附會的。但這個附會說明在以禪淨雙修為主流的宋元以後的中國佛教中永明延壽大師的地位之重,影響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