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喜解惑錄
問題:發願稱名,真的能蒙阿閦佛接引往生妙喜淨土嗎?

只要稱念「不動如來」名號並發願,真的能蒙阿閦佛接引往生妙喜淨土嗎?會不會其實還得先具足很高的禪定、海量功德,否則只是自我安慰?

 


回覆:可以,真的可以——關鍵在「信、願、行」三資糧相應,而行門以稱名讚歎與受持此法門為核心。理由如下:
1. 教理依據
名號即功德。佛名不是一串聲音,而是如來功德的總持與入口;心口相應稱名,等於把自心對接佛智與佛願。故「聞名—受持—諷誦—願生」能成立往生正因;不是口號,而是與佛願力相應的因果法則。
2. 經典精神(提要不逐字)
《阿閦佛德號法經》與《大寶積經·不動如來會》都反覆宣示:聞持稱讚不動如來功德法門、發願往生者,臨終得如來護念,不為惡魔所乘,志不轉,會得所願。這說明「稱名+願生」是正行,不需先證深定才有資格;念佛本身即能攝心、護心、引心向彼國。
3. 常見誤解澄清
• 不是「只動嘴巴」:稱名必須建立在正見與止惡行善上;戒、施、忍等一切善行,皆可迴向助成往生,但「稱名讚歎此法門」是綱。
• 不是排他:十方淨土功德互攝;但所願決定所往。若願生妙喜,臨終以阿閦佛為唯一所緣最穩妥。
• 不必等「有定才念」:反過來,念佛即是最易入定、護念遠魔的方便。
4. 簡明做法
• 日課:早晚各一段專稱「南無不動如來(南無阿閦佛)」;可定數(如108聲)或定時(如10–15分鐘)。
• 願文:每次稱名後簡明發願——「願生妙喜淨土」,並以一切善行迴向。
• 障緣處理:逆境、怖畏、散亂時,立即返照稱名;久之自見心安定、惡夢減、怖畏輕。
• 臨終準備:平日預立交代,請親友助念以阿閦佛名號;若旁人念他佛名,不起瞋,心中專繫阿閦佛即可,願心不轉最要緊。
5. 可驗之益(今生與臨終)
現生增長安忍與定力、惡緣難侵;臨終得佛護念,不顛倒、不怖畏,心不隨業風轉,直趣所願之界。

把握四字——「信、願、稱、迴」。信其真、願其往、聲聲稱名、事事迴向,你就站在「不動如來功德法門」的正因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