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喜解惑錄
問題:為何《阿閦佛國經》中大量出現「菩薩摩訶薩」?

是不是菩薩摩訶薩才能往生阿閦佛國?

 


回覆:1. 經典的口氣
• 大乘經常用「菩薩摩訶薩」作為聽眾的尊稱,藉以抬升行者的志氣,而非排除初學者。
2. 淨土環境的定位
• 阿閦佛國以快速增長菩薩行著稱,故經文著墨於菩薩群體的修習、神通與說法活動,讓信眾先看到「未來的自己」。
3. 凡夫一到彼國即「不退」
• 經文明言:普通善男子、善女人一旦往生,立刻「得住弟子緣一覺地」,修行者將會非常迅速地達到很高的證悟層次,直接安住在如同辟支佛般的覺悟境界。

換句話說,經文先把你視為菩薩,再帶你快速成就菩薩;這是一種勵志式的教導,而非設限。

今日凡夫可操作的「阿閦佛國護照」流程
1. 每天一念願文:
我某甲,從今日乃至命終,願生東方妙喜國阿閦如來前,成就無瞋大悲,廣利眾生。
2. 誦名號或心咒:可持「嗡 恰那V嘎嗲 吽」或簡念「南無阿閦佛」,次數不限,貴在恆常。
3. 塑造「不動」習慣:
• 遇事先三秒不反擊,對治瞋恚。
• 每日回顧一次自己是否起瞋,立即懺悔。
4. 禮讀《阿閦佛國經》:完全讀誦或選讀重點品;忙碌者可分段誦,並迴向往生。
5. 隨力布施、護生、放生:經典屢提「三事善本」(布施、忍辱、智慧)──日行一善即可累積資糧。
6. 每月一次「不動日」:設一天專修忍辱、不發怒;加深與阿閦佛的感應。

小結
• 經文雖常稱「菩薩摩訶薩」,但這個稱謂涵蓋了任何發菩提心的在家凡夫。
• 《阿閦佛國經》明確給出「善男子善女人」往生的條件——發願、稱名/讀誦、基本十善——並保證一往生即得不退轉。
• 因此,不要被字面上的「摩訶薩」嚇住;只要你能立下願心並依經修持,阿閦佛國的大門就為你敞開。願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