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喜宗經釋
《大乘悲分陀利經》白話語譯(不動寂照)


第九王子授記品第十一

當時,海濟婆羅門對第九王子阿彌具略說後,王子向佛說:我將如此修行菩薩道,願令十方如恆河沙那麼多世界中、如恆河沙那麼多現在住世的諸佛世尊,都能證明我是在行菩薩的菩提行。世尊啊,我如今在佛前發菩提心,直到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止,在這期間行菩薩道,誓不讓心退悔;一直到成佛之際,誓願堅固,依教奉行,不惱亂他人之心。願我不生聲聞、辟支佛心;願我心意不起愛欲;不與睡眠、傲慢、輕戲、欺誑、惱害、疑惑為伴;不與殺生、偷盜、非梵行(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無明、掉舉、邪見、嫉妒等相應;不生不敬法心,也不生離棄之心。我行菩薩道時,直到成佛之際,不讓心中有這些法。

願我直到成佛之際,舉足下足,心常念佛;直到成佛之際,從未不見佛、不聞法、不供養僧。無論生到哪裡,常能出家,常著糞掃衣,只著三衣;住樹下,常坐空閒處;常行乞食,少欲知足;說法言語清淨無染;願我具足無量辯才;永不犯根本重罪;不摻雜妄語,也不毀謗他人論義。常念「空」,為婦女說法;常思惟空性;在女人面前不露齒笑;不著相,親自為人說法。我對大乘菩薩,常有師承、侍奉、供養之心;若從他人聞法,恭敬如師。常恭敬沙門、婆羅門,尊重供養;受用上,只於如來前領受。行布施時,不觀應與不應與,一概施與;於法施不生嫉妒心。以自身性命濟度將死者;以自己的精進與種種資具,救拔危厄眾生。不論在家出家,我都不評論是非長短。對利養與稱譽,我常觀它們如火、如毒、如怨敵,心常遠離。

世尊,若我直到成佛之際,能成就如在世尊前所立的誓願,就願在我兩手之中自然現出輪寶,具千輻、輞、轂,光明火焰圓滿具足。阿彌具王子話才說完,如其所願,輪寶即現於手中。王子又白佛說:世尊,若我直到成佛之際,一切如我所願圓滿,願這輪寶飛往五濁而空(無佛住世)的諸佛土中,發出大音聲,如難陀、跋難陀二龍王之聲,在一切佛土中宣告:『此菩薩已受記,得入不妄念智;宣說修空、不動意界的法藏。凡一切眾生生於其中者,這法藏之聲入其耳根,一入耳中,便令其欲愛滅除,瞋恚、愚癡、我執、慳嫉皆滅;令其得思念佛境界之智,發起無上正等正覺心。』」

於是阿彌具王子放遣那兩個輪寶,輪行極速,如諸佛如來神通之速,飛往十方無量阿僧祇五濁空佛土中;到了彼處,為眾生宣說:「菩薩受記,入不妄念智;修空、不動意界法藏。」彼土一切眾生,這法藏之音入耳後,愛欲乃至心意嫉妒等皆滅盡,悉皆思念如佛之境界智慧,發起無上正等正覺心。少頃之後,二輪返回,停住在王子面前。

這時,寶藏如來讚歎阿彌具王子說:「善哉!善哉!善男子,你所行的菩薩行與所發的願非常殊勝。你遣此自然輪寶到那些五濁且空缺佛住世的佛土中,令無數阿僧祇億那由他百千眾生住於無濁心、無惱心,並勸發菩提。善男子,因此賜你名號為『無惱』。你啊『無惱』,當作世間的導師;你可隨意攝取、莊嚴佛土。」

阿彌具白佛說:「世尊,我所希求的莊嚴佛土是:一切以黃金為地,平坦如掌;遍滿天寶,周匝其中;沒有瓦礫土石諸山;地面柔軟,觸之如綿(劫波育),腳一踩下去就復起。其中國土沒有地獄、畜生、餓鬼的名字;我佛土無一切臭穢,充滿勝妙的天香;天曼陀羅花遍滿佛土。令其中眾生沒有老病,沒有恐怖,也無相互擾亂;令眾生無橫死,臨終無悔恨;沒有一個不是入於三昧而命終。令眾生在思惟念佛中示寂而去;既已終,不墮惡趣;不生到五濁空佛土;直到成佛般涅槃之間,未曾不見佛、不聞法、不供養僧。令眾生的愛欲、瞋恚、愚癡都少薄;令一切眾生修十善業;令本國眾生沒有『受戒/犯戒/懺悔』這些名稱(自性清淨不須約束);令魔不能得便;令眾生無有醜陋;令眾生無有貴賤分別;令眾生無我、無我所、無所作之執。令其中聲聞與菩薩,乃至在夢中也不失清淨;令一切眾生愛法、求法;令本佛土沒有一人持異學顛倒見;令眾生身不疲懈、心不勞倦;令一切眾生皆得五種神通。令眾生無飢渴之患;隨其所欲,食物充滿寶器,自然現前,如欲界天。令眾生沒有屎尿、涕唾、眼淚、汗;令其國土沒有寒熱之苦。令有香風,柔軟觸體,吹拂人天;隨意所欲,有求涼風者得涼風,有求暖風者得暖風;有人求優鉢羅之香風、求木櫁香風、求海此岸香、求多伽羅香、求沉水香,乃至一切香風,隨心所念悉皆得之。令彼國中不現如是五濁世間相。令國中有七寶臺,在其臺上有七寶座,重敷坐具,安置赤色枕,觸體柔軟如綿。人所住處,令其寶臺周圍皆有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眾生取此為用。令諸樹木行列成行、莊嚴整肅,以種種花、果、香、衣、蓋、瓔珞與種種莊嚴具來裝飾樹木。眾生隨所樂之衣,於如意樹上取用而著;花與一切莊嚴具,皆可隨取隨用。

我願佛樹以七寶成,高千由旬;樹幹徑一由旬;枝葉分布一千由旬;微風吹來,枝葉互相輕擊,發出柔軟而勝過天樂之音,即宣說波羅蜜、神通、根、力、覺、道的聲音;凡聽見者,心皆離欲。令其佛土的女人具足功德,如兜率天女一般;又,女人沒有臭穢,不兩舌、不慳嫉、不姤詐。令男子不與女人身體接觸行欲;男子若生欲心而觀女人者,須臾之間欲心即滅,生大慚愧而退離,得清淨無塵三昧;以此三昧,常遠離魔事,終不再生欲心。女人若以欲心看男子,即刻有胎;一看之後,欲心便同時滅除。如此男女在胎之時,身心受樂,如三十三天歡喜愛樂;令其佛土的男女在胎七日七夜都受此樂,女人懷妊亦復如是,如比丘入第二禪。處胎之人不為不淨胎垢所汙;到第七日清晨,極香極樂而出生。令女人不受生產之苦,共入池沐浴;令女人的心即離欲,得清淨無塵三昧;以此三昧,遠離魔事,常得入定。她先身所作的業行,按理當於多億劫受女身;今以此三昧,得能盡除一切女身之報,直到般涅槃前更不復受。又有眾生,所作業行本應歷經多劫常受胎苦;當我證菩提時,若聞我名號而心生歡喜者,命終便來生我國;彼等雖受胎生,一切往昔業行於其中盡皆除滅,直到成佛之前不再受胎生。有些眾生善根成熟,令其在花中化生;福德稍少、善根未種者,令其胎生,而往昔業行得以盡除。

我國之中,若為女人、若復入胎,令一向受樂;微風吹動須曼那多羅披帝樹,出歡喜之聲;亦宣說「苦、空、無常、無我」之聲。以此音聲,令人得「然明三昧」;以此三昧,令眾生覺悟深空。令其佛土不發出貪著欲樂之聲。我坐菩提樹下時,願於須臾之間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證得之後,令其佛土無日月光、亦無黑夜,唯以花合(光華)為明。我當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佛土,無不周遍;以此光照,令眾生得大明,見十方無量阿僧祇其他世界中現在住世的諸佛世尊。我證菩提時,當以這樣的音聲說法,遍滿三千大千佛土;令其中眾生得念佛之心;無論行住坐臥及迴轉之處,令彼等常得見我;對任何疑惑之法,只要觀我,疑惑即盡。我證菩提時,於十方無量阿僧祇佛土中,凡眾生求聲聞乘或求大乘者,皆從我聞法,令得深三昧、忍辱、陀羅尼,即住不退轉於無上正等正覺。願我的聲聞僧眾多到無量,無人能數(唯除如來)。我證菩提時,凡我所行處,落足之地皆現千葉金色蓮花。我遣此等蓮華飛往空佛土;諸華到彼,便稱讚於我;彼土眾生一聞我名,即生歡喜,並將所有善根悉皆迴向,求生我國;彼等命終後都能來生於此。願我僧團無沙門之垢、無諂曲;為令一切眾生皆悉如是。願我眷屬於法貴重,不貪財物、不重榮利;樂於觀修無常、苦、空、無我,勤修精進;敬佛、樂法、重比丘僧。令其中不退的菩薩得入空意,隨所生處常說般若波羅蜜,直到成佛之際,不令忘失。我證菩提時,願住世一萬大劫;入般涅槃後,正法在世住千劫。」

佛言:「善哉!善哉!大丈夫求取清淨佛土。你,阿閦,於當來之世,經過一恆河沙數阿僧祇劫,方入第二恆河沙數之初,在東方去此千個佛土之外,有一世界名為『樂喜』;該國土莊嚴成就,正如你所願。你將在彼中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阿閦如來……佛世尊』。」

阿閦白佛言:「世尊,若我如此意願圓滿,願於一切世界中,凡屬眾生類、有五陰、十二處、十八界、種種形類與一切在眾生數者,皆令心得慈心、無怨心、無濁心;令其身心受樂,如同住十地菩薩入蓮華三昧捨身得淨一般,使一切眾生身心受樂亦復如是。當我五體投地禮世尊足時,願令一切大地皆成金色。」於是阿閦菩薩五體投地禮寶藏如來足,立刻一切眾生都得如上之樂,如其所願,一切大地都變作金色。寶藏如來說:

「生起妙意、無惱之心,
最勝寶輪在你手中;
令多億眾生得大悲心,
你當淨意,為世中尊。」

諸王子授記品第十二

當時,海濟婆羅門對第十王子尼摩尼略說。王子尼摩尼所發誓願也與阿閦相同,並白佛說:世尊,若我如是意願圓滿,願令一切眾生都得起念佛之心;並讓他們手中皆有海此岸栴檀的妙香,以此妙香供養佛像。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你的所願極其殊妙。你能令一切眾生手中皆得海此岸栴檀妙香,並發起念佛之心。因此賜你名號為『香手』。你『香手』,於當來之世,經過一恆河沙數阿僧祇劫,又經第二恆河沙數阿僧祇之餘,待阿閦如來入般涅槃、正法滅盡之後的第七日,你『香手』將在彼世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金華如來、應供、正遍知……佛世尊』。」香手白佛說:「世尊,若我如是意滿,當我五體禮世尊足時,願令此園中遍雨瞻蔔花(旃檀華、旃檀科花)。」當下香手菩薩五體禮寶藏如來足,園中隨即遍雨瞻蔔花。寶藏如來說:

「興起最極妙德與善香,
令瞻蔔花普遍滿園;
你當顯示清淨妙道,
度無量眾至無畏彼岸。」

又,海濟婆羅門對第十一王子,名「師子」,略說;並以寶幢奉上寶藏如來。此王子所發願與香手菩薩無有差別。寶藏如來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因此賜你名為『寶勝』。於當來之世,經過一恆河沙數阿僧祇劫,再經第二恆河沙數阿僧祇之餘,待金華如來入般涅槃,正法滅盡三劫之後,『樂喜世界』將名為『妙樂』;你將在其中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號『自在龍雷音如來……佛世尊』;其國土莊嚴與阿閦佛土無異。」寶勝白佛言:「世尊,若我如是意滿,當我禮佛足時,願令一切眾生得這樣的心:如菩薩住於『平等大悲三昧』,為饒益一切眾生而求菩提,令其不退轉。」於是寶勝菩薩五體禮寶藏如來足時,一切眾生果然得此等心,即住悲心。寶藏如來告寶勝菩薩說:

「發起勇善之意,大丈夫也;
能為眾生立下堅誓;
安立無數眾生於無塵之心,
在人天世間,你當作佛。」

簡要地說,摩闍披等五百位王子,所發清淨願、求莊嚴佛土,與虛空印菩薩所願取淨佛土相同;寶藏如來也都為他們授與無上正等正覺之記,說:「你們將同時在各各不同世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又有四百位王子,所立清淨願、求莊嚴佛土,像斷金剛慧照明菩薩那樣;寶藏如來亦皆為之授無上正等正覺之記,將在各不相同的世界成佛。又有八十九位王子,所立清淨願、求莊嚴佛土,如普賢菩薩之願。再者,彼處八萬四千諸小國王,也都立淨願,各各求莊嚴清淨佛國土;寶藏如來悉皆為其授與無上正等正覺之記,令其在各各不同世界同時成就菩提。如此共有九十二億眾生,人人各立願、修其淨土;寶藏如來亦一一為之授記:「你們將同時在各異世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