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喜宗經釋
《佛說稱揚諸佛功德經》阿閦如來白話語譯(不動寂照)


這段經文是《佛說稱揚諸佛功德經》中的一部分,主要在講述持誦阿閦佛(Akshobhya Buddha)名號的殊勝功德,特別是其「不退轉道心」的加持力,以及反過來,誹謗此經的嚴重罪過。

【經文】 「復次,舍利弗!東方去此眾德世界,度千佛剎,有世界名曰妙樂,其國有佛,號曰阿閦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曰眾祐,度人無量。其有得聞阿閦如來名號者,捉持諷誦,嘆說其德,復勸他人令學諷誦。」

【白話語譯】 「再來,舍利弗!從我們這裡的眾德世界往東方去,經過一千個佛國淨土那麼遠的距離,有一個世界,名字叫做『妙樂世界』。

那個世界有一尊佛,佛號是『阿閦(chù)如來』(漢譯為『不動如來』)。祂具足了佛陀所有應有的十種稱號(也就是「至真、等正覺...天人師、眾祐」等,代表祂是圓滿的覺者),祂救度了無量無邊的眾生。

如果有人有緣能夠聽聞到『阿閦如來』的名號,並且能進一步『捉持』(領受在心,堅定不移)、『諷誦』(讀誦、稱念),同時讚歎講說祂的功德,甚至還能勸導他人也來學習和諷誦...(這將有無量功德)。」

【經文】 爾時波旬將四種兵來詣佛所,而作是語:「寧使捉持餘千佛名,亦勸他人令使學之,不使捉持阿閦佛名。其有捉持阿閦如來名號者,我終不能毀壞其人無上道心,我亦當能毀壞斯等無上道心。」

【白話語譯】 這個時候,魔王波旬(欲界天魔,專門阻礙修行者)帶著他的四種軍隊(象徵貪、嗔、痴、慢等煩惱障礙)來到釋迦牟尼佛的面前,他這樣說:

「我(魔王)寧願人們去受持『其他一千尊佛』的名號,也寧願他們去勸別人學習那一千尊佛的名號,我也不願意(不使)人們去受持『阿閦佛』這一個名號。

(為什麼呢?)因為,凡是受持阿閦如來名號的人,我(魔王)絕對沒有辦法毀壞他追求無上佛道(成佛)的決心。(但反過來說)我卻有辦法毀壞其他(斯等,指沒有受持阿閦佛名號的)修行人的無上道心。」

(註:這段經文的「我亦當能毀壞斯等無上道心」,綜合上下文看,魔王的意思是:阿閦佛的他沒辦法,但其他人(斯等)的他有辦法。)

【原文】 佛告魔言:「汝能毀壞誰之道心?」魔言:「其求大乘、捉持阿閦如來名者,我心則生愁憂、熱惱。如我今日復得熱惱,用聞阿閦如來名故!」魔言:「亦復有眾生,其數甚多,捉持餘佛名號者,我或當能毀壞其人正覺道心。」

【白話語譯】 佛陀問魔王:「你到底能毀壞誰的道心呢?」

魔王回答:「凡是那些追求大乘佛法、並且受持阿閦如來名號的人,我(魔王)一想到他們,心裡就充滿了憂愁和煩惱。就像我今天這樣,光是『聽到』阿閦如來的名字,就又開始感到煩惱了!」

魔王接著說:「但是,也有很多很多的眾生,他們是受持『其他』佛的名號的,對於那些人,我(魔王)或許(或當能)就有辦法毀壞他們追求正等正覺的道心。」

【經文】 佛告魔言:「汝莫愁憂、懷於惱結,汝終不能毀壞此等無上道心!」 魔波旬言:「有何因緣?」 佛告魔言:「汝為隱蔽歸命諸佛功德之行。所以者何?阿閦如來自當觀視擁護其人。」

【白話語譯】 佛陀告訴魔王:「你不用再憂愁煩惱了,你(魔王)終究是無法毀壞『這些』(指持阿閦佛名號者)修行人的無上道心的!」

魔王波旬問:「為什麼呢?(有什麼特殊的因緣嗎?)」

佛陀告訴魔王:「你(魔王)的本性就是想要隱蔽、障礙眾生『歸命諸佛』這種積累功德的善行。但為什麼你對持阿閦佛名號者無效呢?因為阿閦如來自己,會親自觀照看顧、保護擁護那個修行人。」

【經文】 時舍利弗即白佛言:「波旬今日於如來前,云何欲作師子之吼,欲破眾生正覺道心?其有眾生捉持阿閦如來名者,及餘一切諸佛名號,魔審當能毀壞其人正覺心乎!」

【白話語譯】 這時,弟子舍利弗就請示佛陀:「世尊,魔王波旬今天怎麼敢在如來面前,作出這種『獅子吼』(指大膽的宣告),說要破壞眾生的正覺道心?我想確認一下,如果有的眾生受持阿閦如來的名號,或者(及)受持『其他一切諸佛』的名號,魔王真的(審)有能力毀壞他們的道心嗎?」

【經文】 佛告舍利弗:「我今觀覩諸眾生,其有捉持諸佛名者,若有呵罵誹謗之者,斯人則為造大惡行,致無量罪,入阿鼻獄具受眾苦。」

【白話語譯】 佛陀(沒有直接回答魔王能不能,而是轉而說明謗法的嚴重性)告訴舍利弗:「我現在觀察所有眾生,如果有人在受持任何一尊佛的名號(諸佛名者),這時,假如有『其他人』來呵責、辱罵、誹謗這個修行人(或他所修的法),那麼,這個誹謗他人的人(斯人),就等於造下了極大的惡行,會招致無量的罪業,將來要墮入阿鼻地獄(無間地獄)承受所有的痛苦。」

【經文】 舍利弗言:「有誹謗經者,其數幾許?」 佛言:「十方諸佛為諸眾生廣說法時,皆先讚歎阿閦如來名號功德,眾生聽聞其功德者,終無厭足。若有眾生得見如來,聞其功德,未曾有能謗此經者,諸佛、如來不於五濁弊惡之時興出於世,如我今者於此忍界下劣叢殘諸眾生中而作佛也。阿閦佛國嚴淨最好,終不爾也!

【白話語譯】 舍利弗問:「那麼,誹謗這部經(亦指稱揚阿閦佛功德的法門)的人,數量大概有多少呢?」

佛陀說:「十方世界所有的佛陀,在為眾生廣說佛法時,都會優先讚歎阿閦如來的名號與功德。眾生在聽聞阿閦佛的功德時,是永遠不會感到滿足或厭倦的。如果一個眾生有福報能親見如來、聽聞祂的功德,是絕對不可能會誹謗這部經的。」

「(但是,你要知道)諸佛如來(像阿閦佛那樣)通常不會在『五濁惡世』這種污濁敗壞的時代出世。不像我(釋迦牟尼佛)現在,是在這個『娑婆世界』(堪忍世界),在這些品行低劣、根器殘缺(下劣叢殘)的眾生之中成佛的。阿閦佛的國土是極度莊嚴清淨、最為美好的,絕對不是(爾也)像娑婆世界這樣的!

(言下之意:在清淨佛土沒人會謗法,但在我這個五濁惡世,謗法的人就很多了。)

經文】 「當知,舍利弗!斯尊法輪隨次分布丘聚國邑,若族姓子、若族姓女一心信行,當廣宣傳此諸經法。當知,舍利弗!聞此經者,誹謗輕毀所受之報,汝今諦聽!」舍利弗言:「諾!當善聽。」 佛言:「犍陀梨國謗此經者滿百千人,造斯惡行,當墮阿鼻大泥犁中;次復北方國名罽賓,其國經法興盛久住,而此國中五百千人謗此經法,此眾生輩死墮阿鼻大泥犁中。舍利弗!於眾聚中當有共謗此經者,有八萬人墮阿鼻大泥犁中。東方少有信斯經者,多造阿鼻泥犁行,有百千人死入阿鼻大泥犁中;南方二百千人當謗此經,死入阿鼻大泥犁中。西方有百萬人當謗斯經,死墮阿鼻大泥犁中。」

【白話語譯】 「所以,舍利弗,你應當知道!這個尊貴的法輪(指此經法)將來會依序傳播到各個村落、城市和國家。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一心相信並修行,就應當廣泛地宣傳這部經法。」

「舍利弗,你要知道!聽聞這部經之後,卻加以誹謗、輕視、毀壞的人,他們會受到的果報,你現在仔細聽好!」

舍利弗說:「是的,世尊!我會仔細聽。」

佛陀說:「(在我滅度後)在『犍陀梨國』,誹謗這部經的人將有整整十萬(百千)人,他們造了這種惡行,將來都會墮入阿鼻大地獄(泥犁)中。

其次,北方有個國家叫『罽賓國』,佛法會在那裡興盛很長一段時間,但在這個國家中,卻有五十萬(五百千)人誹謗此經法,這些眾生死後也都會墮入阿鼻大地獄中。

舍利弗!在各種人群聚會中,將有八萬人共同誹謗這部經,他們也都會墮入阿鼻大地獄。

在東方,很少有人相信這部經,反而造了很多會墮入阿鼻地獄的惡行,有十萬人死後會進入阿鼻大地獄。

在南方,有二十萬人將會誹謗這部經,死後進入阿鼻大地獄。

在西方,將有一百萬人會誹謗這部經,死後墮入阿鼻大地獄。」

【經文】 「當知,舍利弗!緣覺智慧不能度量如來之智,況諸聲聞及諸眾生未成道果、為生死水所漂流者,欲度如來智慧功德,未之有也!」

【白話語譯】 「舍利弗,你當知道!就連『緣覺』(辟支佛,靠觀十二因緣而自我覺悟的聖者)的智慧,都無法測度如來的智慧,更何況是『聲聞』(阿羅漢弟子)以及那些還沒有證得道果、還在生死輪迴苦海中漂流的凡夫眾生!」

「這些眾生(凡夫、聲聞、緣覺)想要去測度如來的智慧與功德,是絕對不可能辦到的!(未之有也)」

【經文】 「夫黠慧者當自思惟:『諸佛功德不可限量,諸佛智慧不可思議,諸佛已成一切種智三達無閡,而我癡冥無有是智,諸佛已成一切智者,自當知之我所不了。若我不了,不當謗毀四句一偈,何況謗毀斯大尊經,造斯大罪,眾惡行聚無央數劫,當在阿鼻大泥犁中於彼止宿。』」

【白話語譯】 「一個真正聰明有智慧的人(黠慧者),應當自己這樣反思:

『諸佛的功德是無法限量的,諸佛的智慧是不可思議的。諸佛已經成就了「一切種智」(佛的圓滿智慧)和「三達無礙」(三明六通,對一切時空和因緣都無障礙的了知)。』

『而我(凡夫)卻是如此愚癡冥頑,根本沒有那種智慧。既然諸佛是已經成就一切智慧的人,祂們自然知道那些我所無法理解的甚深道理。』

『如果我(凡夫)理解不了(我所不了),我連佛說的短短「四句偈」都不應該誹謗,更何況是去誹謗這部(含稱揚阿閦佛功德的)如此偉大尊貴的經典呢?』

『(如果我因為不理解就去誹謗)這就是造了大罪,是無數惡行的集合,將會導致我在無央數劫(極漫長的時間)之中,都得『住宿』(止宿)在阿鼻大地獄裡受苦。』」

【經文】 「是故,舍利弗!若族姓子、族姓女當作是意:『我今乃聞此大尊經而不誹謗,乃卻阿鼻一劫之罪,我等今當自慶歡喜,興大踴躍。』緣此之故,無央數劫常當與此大法共俱。」

【白話語譯】 「因此,舍利弗!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應當這樣想:

『我今天竟然有福報聽聞這部偉大的經典,並且我沒有生起一念誹謗之心!光是這樣(聽聞而不誹謗),我就已經消除了(乃卻)墮入阿鼻地獄受苦「一劫」的罪業了!』

『我們現在應當為自己感到慶幸、歡喜,生起極大的踴躍之心!』

因為這個(信受不謗的)緣故,他們將能在未來無央數劫的時間裡,常常與這部偉大的佛法(阿閦佛法門)相遇(共俱),永不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