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喜宗經釋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白話 (德誠居士 )


德誠居士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爾時世尊與諸大眾。前後圍遶而為說法。於是會中有一菩薩。號曰明天。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合掌。前白佛言。世尊。欲有所問。唯願世尊分別解說。爾時佛告明天菩薩摩訶薩。善男子。欲有所問莫得疑難。如來當為隨問解說。明天菩薩即白佛言。云何菩薩少修善本而獲大果。或多作功德福報無量。

我是這樣聽佛說的:有一天,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和出家大比丘眾八千人聚在。

當時佛陀眾弟子們前後一起圍繞著佛陀說法,其中有一個叫做“明天”的菩薩,從人群中起坐身來,他偏袒右肩,恭敬的合上雙掌,對佛說道:“佛啊,我有一個問題,想要請教於你,請您為我們開示解說。”

佛說:“善男子,有什麼問題儘管發問,莫要將疑問存在心中,我會將你的疑問解說分明。”

明天菩薩說:“什麼叫做菩薩修行很少的善根,而能得到很大的善果呢?或者是菩薩作很多功德,而福報無量呢?”

佛告明天菩薩摩訶薩。善哉善哉。明天。能於佛前問如是義。汝已曾於過去無量諸佛所。殖眾德本供養諸佛。親近善知識。能為樂福眾生。發甚深問。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明天菩薩白佛言。世尊。唯然受教。佛告明天。諸菩薩摩訶薩。當於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所。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心行。專心念佛所行功德。復次明天。菩薩摩訶薩當應往詣如來尊廟禮拜供養。右膝著地合掌右遶。散華燒香懸繒幡蓋作眾伎樂尊重恭敬。以微妙音歌甚深句義。讚佛功德隨喜歎善。

佛對明天菩薩說:“善哉,善哉!明天菩薩,你能在佛前提出這樣的問題,可見得你已於過去去過了無量世界諸佛處所,廣植各種福德善根,並也供養了諸佛,親近許多善知識,為了想要積集福德的眾生,能提出如此深奧的問題。你仔細聽好了,要仔細思索我的話。”

明天菩薩對佛說:“佛陀啊!我願以誠心受此教法。”

佛對明天菩薩說:“諸位大菩薩,應該於過去、現在、未來在諸佛處所,修集慈悲身行,修集慈悲口行,以及修集慈悲心行,並專心致志意念諸佛所行功德。”

佛又對明天說:“菩薩摩訶薩應該到如來的廟宇殿堂中禮拜供養,以右膝著地,合掌右繞佛像,以散花、焚香、懸掛繒幡蓋、作種種伎樂的方式,對如來表示尊重和恭敬;以微妙的音聲來歌詠;以深義的辭句來讚嘆如來的功德,並且隨喜稱善。

佛告明天。云何菩薩摩訶薩。於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所。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心行。念佛功德。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當念如來堅固士。無上士。最勝士。為師子王勇猛無畏。自度度彼。自安安彼。自滅滅彼。說真諦法安立眾生。心無諂飾淨戒具足。力無畏辯永除障習。於法自在無與等者。如是專心念佛功德已。右膝著地散華燒香。幡繒幢蓋伎樂供養。是為菩薩修慈身行。以微妙音歌甚深句義。讚歎如來無量功德。是為菩薩修慈口行。因彼身口善根念佛功德。至誠恭敬。是為菩薩修慈心行。明天。是則菩薩摩訶薩於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所。修慈身口意習行正念。

佛對明天說:“什麼叫做菩薩摩訶薩在諸佛如來處所中,無論過去、當下、未來,都始終修集慈悲身行,修集慈悲口行,修集慈悲心行的人,並意念著諸佛所行功德呢?”善男子啊,菩薩摩訶薩應該將如來看作是堅定不移的人,是無上的人,是不可戰勝之人;是像獅子王一般勇猛無畏,既能自度,又能度己的人。他自我安定,也能安定他人;他能夠自己滅除煩惱,也能夠使他人滅除煩惱。他說真實不虛之法,令眾生安處無為,心無諂曲而凈戒具足。他具足無礙辯才,永遠除去了一切障業,逍遙於自在之境,天地間沒有能夠與他比肩的人,如此這樣專心一意念佛功德之後,接著右膝著地散花焚香,並以幢幡傘蓋,種種伎樂的方式,來供養諸佛,這就叫做菩薩修慈身行。然後以微妙的音聲歌詠,深義的辭句來讚歎如來無量功德,這就叫做菩薩修慈口行,因為口善而念佛功德,至誠恭敬的人,這就叫做菩薩修慈心行。明天菩薩,菩薩摩訶薩應該在過去、未來、當下於諸佛處所中,修集慈身、口、意行,來端正自己的行為與念頭。”

佛復告明天。又菩薩摩訶薩。於過去當來今現在諸眾生所。亦應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意行。等念眾生。明天。云何菩薩摩訶薩於三世眾生所。應修慈身口意行等念眾生。如是明天。菩薩摩訶薩不殺眾生。不盜他財。不邪婬。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不貪欲。不瞋恚。不邪見。云何菩薩不殺眾生。於一切眾生慈悲愛念。慚愧愍傷永捨刀杖。不偷盜者。若於聚落空處所有遺物不與不取。不邪婬者。若女有主父母兄弟宗親所護。乃至見彼授華一莖不起欲想。不妄語者。若於鄉邑若在王者。堪為證佐。真誠實語守死不虛。

佛又對明天說:“菩薩摩訶薩,在過去、當下、未來在所有芸芸眾生的地方,也應該修集慈悲身行,修集慈悲口行,修集慈悲意行,平等的去念護眾生。明天菩薩,為什麼要在過去、當下、未來在有眾生的地方,也要修慈悲身行、慈悲口行、慈悲意行呢?明天啊,是這樣的。菩薩摩訶薩不殺害眾生,不盜他人財物,不犯邪淫,不出妄語,不花言巧語,不搬弄是非,不口出惡言,不貪欲,不嗔怒,不邪見。什麼叫做菩薩摩訶薩不殺害眾生呢?因為他有對一切眾生慈悲愛護,對於傷害眾生深感慚愧,而永遠捨棄了殺生所用的刀、杖等凶器。不偷盜的人,不論在都市人多之處,還是在四下無人時,看見任何不屬於自己的任何東西,絕對不拿不取 ;不邪淫的人,就是看到女人有主,包括有父母兄弟至親所保護,乃至於看到花苞花莖都不起欲望的想法;不妄語的人,不管是在鄉里還是在位國王,無論有什麼事,別人來找他作證時,他總是會真誠實語,堅決不說假話 。

不兩舌者。常於彼此起和合想。從彼所聞不向此說。從此所聞不向彼說。不惡口者。軟語開喻先意問訊。終不以苦切惡言加於眾生。不綺語者。時說實說知義而說。為利益彼說心口無差。不貪者於他財利不起欲想。見來取者心無吝惜。不瞋恚者。於一切眾生除諸恚恨。起慈愍心饒益心安彼心。隨順善攝一切眾生。不邪見者。有施有濟有說。有父母。有今世後世。有苦樂行果報世間。有阿羅漢。自知身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成。所作已辦自知不受後有。明天當知。彼不殺不盜不邪婬。則是菩薩修慈身行。不妄語兩舌惡口不綺語。則是菩薩修慈口行。不貪不恚不邪見。則是菩薩修慈意行。修慈身口意。則是菩薩等念眾生。

那些不搬弄是非的人,會時時保持著和諧好合的念想,聽到甲說的話,不會對乙說,聽到乙說的話,不會對甲說。那些不出惡言的人,總是會先柔和的聲音面對來人問其來意,從來不會用惡毒的話加諸於眾生身上;那些不花言巧語的人,每句話都是明白了內中的道理之後,而適時實話實說的,他想利益他人而說話的時候,總是心口無差;那些不貪欲的人,見到他人的財物,不會心起妄想之念,見到來討取財物的人,不會心起吝嗇之念。那些不嗔怒的人,對一切眾生都拔除了嗔怒之念,而只有慈悲心、饒益心及安定心,對一切眾生時常隨順和攝護;那些不邪見的人,深信有佈施、有救濟、有快樂、有父母的。有今生後世,有苦樂果報於世間,有已斷煩惱的阿羅漢果。他自知以身為證,他這世已滅盡生死,並成就了,清淨無為的聖果,已斷除生死煩惱永脱輪迴。明天啊,一個人如能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則是菩薩修慈悲身行;不說虛妄語、不搬弄是非、不出惡言、不花言巧語,則是菩薩修慈悲口行;不貪欲、不嗔怒、不邪見,則是菩薩修慈悲意行。修慈身、口、意之行,則是菩薩平等念護眾生。

佛告明天。菩薩摩訶薩。於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所。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意行。及於過去當來今現在一切眾生所。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意行。所有功德果報。悉與一切眾生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明天。菩薩作如是迴向者。是為菩薩少修善本獲大果報。多作功德福報無量。佛告明天。是菩薩成就無量功德時。持是功德迴向無量智慧。又共一切眾生。盡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功德三種。

佛對明天說:“菩薩摩訶薩,在諸佛如來處所中於過去、當下、未來,修集慈悲身行、修集慈悲口行、修集慈悲意行,以及過去、當下、未來的一切眾生所在,修集慈悲身行、修集慈悲口行、修集慈悲意行,將所有的功德果報,全都會和一切眾生,迴向於無上正等正覺。明天啊,菩薩如果作出如此迴向,便能修行極少善根,而獲得碩大果報,或是作很多功德而獲得無量福報。”

佛對明天菩薩說:“這種菩薩成就無量功德的時候,將所有功德迴向於無量智慧,與一切眾生共享共得的,這些全部都迴向於無上正等正覺——這就是三種功德。

有三種迴向。何等為三。謂過去空。當來空。現在空。無有迴向者。亦無迴向法。亦無迴向處。菩薩摩訶薩當作是迴向。作是迴向時三處皆清淨。以此清淨功德。與一切眾生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作是迴向者。無有凡夫及凡夫法。亦無信行亦無法行。亦無八人。亦無須陀洹向須陀洹。亦無斯陀含向斯陀含。亦無阿那含向阿那含。亦無阿羅漢向阿羅漢。亦無辟支佛向辟支佛。亦無有佛及向佛者。何以故。法性無緣不生不滅。無所住故。是故菩薩摩訶薩應以是三種迴向三種清淨功德。與一切眾生。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菩薩作是迴向已。又復願言。若我生處常遇諸佛逮甚深三昧。見無量佛成就多聞。清淨智慧。弘誓不捨一切眾生。說是法時。百千天人皆願欲往生阿閦佛國。

還有三種迴向,是哪三種呢?即是過去空、當來空、現在空,這三種是沒有迴向之人;沒有迴向之法;也沒有迴向之處。菩薩摩訶薩,應該作這種迴向。作這種迴向時,應該保持三處(人、法、處)皆清淨,以這種迴向的功德,與一切眾生共有,最終迴向於無上正等正覺。作這種迴向的人,沒有凡夫,也沒有凡夫之法,也沒有小乘聖者有學位從信行、法行、乃至向須陀洹等八人,也沒有向須陀洹、須陀洹,也沒有向斯陀含、斯陀含,也沒有向阿那含、阿那含,也沒有向阿羅漢、阿羅漢,也沒有向辟支佛、辟支佛,也沒有向佛、佛者。為什麼呢?因為一切諸法緣生性空,自性不生不滅,而無所住的緣故。所以菩薩摩訶薩應該以三種清淨功德,迴向於一切眾生,共迴向於無上正等正覺。菩薩應該作這種迴向,發此大願:如果我出生之處,常遇諸佛得無上甚深之法,見無量佛而成就多聞,獲得清淨智慧,並發下弘誓大願,誓不捨棄一切眾生。”

當時佛說這個法門時,有百千天人,都想要往生於阿閦佛國。

爾時佛告尊者阿難。我向說此甚深法時。百千天人皆願往生阿閦佛國。阿難當知。彼於此終皆當往生阿閦佛所妙樂國土。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諸佛聽受正法。得陀羅尼如說修行。皆當成就不思議慧。於五濁國當得作佛。皆同一號號甘露音王如來應供等正覺。當知彼天受記別時。百千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當時佛告訴阿難尊者:“我說這個甚深的法門時,百千天人都想要往生到阿閦佛國。阿難你要知道,他們個個命終之後,都往生阿閦佛界妙喜淨土中,從一個佛國到另一個佛國,供養諸佛如來,聽聞受持諸佛正法,獲得總持正法不忘失,如法修行,並成就不可思議的智慧。他們未來在五濁世界中,一定會成就佛果,這些人成佛都同一個稱號,號曰“甘露音王如來應供正等正覺”。要知道這些天人在那地方授記時,百千眾生都會發無上正等正覺成佛之心。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當知此為大功德趣。為無量功德。為無邊功德。佛言。憍尸迦。是法畢竟淨故。世尊。當何以名此經。云何奉持之。佛告釋提桓因。憍尸迦。是經名大迴向。亦名甚深法性迴向。當奉持之。佛告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學是迴向者。當知是人必逮得無所從生法忍。能度未度者。安樂百千無量眾生。說是法時。諸比丘眾釋梵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當時,釋提桓因對佛說:“世尊,就像我理解佛陀您所說這個法義,可知道這種迴向法門,是具備大功德,是無量功德,是無邊功德。佛說, 憍屍迦,這個法門是絕對清淨的。世尊,您此次所說的經文應該用什麼名字?應該怎麼去奉持它?”

佛對提桓因說:“此經名為《大迴向》,也叫《甚深法性迴向》,你們應該好好奉持。”

佛對憍屍迦說:“如果有善男子、善女子,學這種迴向之法,那麼這個人一定能獲得無生法忍,能度未度之人,並安樂百千無量眾生。”

佛說這部法典時,法會中的一切比丘眾、釋梵天人、阿修羅等,全都聽聞佛說法,而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