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閦鞞佛,梵名Aksobhya-buddha,音意為阿閦鞞佛、阿芻鞞耶佛、惡乞芻毗也佛。義譯為不動佛、無動佛、或無怒佛、無瞋恚佛。
依據《阿閦佛國經》捲上記載,過去東方去此千佛剎,有阿比羅提世界,譯為妙喜、妙樂世界,大目如來出現其中,為諸菩薩說六度無極之行,其時有一菩薩,於聞法後發無上正真道意,發願斷瞋恚、斷淫慾,乃至成最正覺,那時,座中有一比丘對阿閦菩薩說「你應該圓滿這個願,如果這個願不退轉的話,你以右指按地,將使大地震動。」
阿閦菩薩於是承佛威神,加上自己清淨修持的力量,使大地產生六種震動,這是受到阿閦菩薩感動的緣故,代表其誓願是真實無異的。
大目如來歡喜而賜號阿閦。同時也可以解說為︰不為瞋恚所動,所以也譯為“不動”。
阿閦鞞佛在因地所發的誓願中,有一項非常突出的本願就是“世間母人有諸惡露。我成正覺時,我佛剎中母人有諸惡露者,我為欺是諸佛世尊。”等到成佛時,“阿閦佛剎女人,妊身產時,身不疲極,意不念疲極,但念安隱。
亦無有苦,其女人一切亦無有諸苦,亦無有臭處惡露。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昔時願所致。”而且其德性勝過玉女寶無數倍,這是救濟女性的痛苦,也象徵女性地位的提升。
只要免除生理上的不便,女性的修道根器並不劣於男子,未必要轉男身。
相對於極樂世界的純一男性、往生女子皆轉男身的風格,二者有不同的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