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喜宗法門
妙喜宗



覺壁法師


阿閦,如來名。具名阿閦鞞、阿閦婆。譯曰無動,不動。無嗔恚。往昔於去此東方千佛刹,出現於阿比羅提國之大目如來所發願,修行後,成佛於東方,其國土名善快,今現於其土說法。

又依密教謂阿閦為金剛界五智如來中住於東方之如來。左手作拳,右手持梵函。黃金色。阿彌陀經曰:東方亦有阿閦鞞佛。慈恩疏曰:阿閦鞞佛,名無嗔恚,在東方阿比羅提國。維摩經見阿閦佛品曰:有國名妙喜,佛號無動。同慧遠義記曰:阿閦胡語,此云無動。玄應音義九曰:阿閦鞞,亦云阿閦婆,此譯云無動。阿閦佛東方妙喜世界,距此娑婆世界東去十億恒河沙。昔大日如來在阿比羅提世界廣宣六度無極之法,化度無量眾生時,有阿閦菩薩聞法欣樂,發五十大願,經歷劫修行,終於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而成就的佛國淨土。彼淨土有無量無數聲聞弟子及諸大菩薩,而以香象(又譯為眾香手)菩薩、寶英菩薩而為上首,是為繼阿閦佛成佛的補處菩薩。

又《維摩詰所說經》中之維摩詰菩薩亦為彼淨土之補處菩薩。昔日曾為金粟如來,為化道眾生故,特現居士身來此娑婆世界,助釋迦牟尼世尊弘揚佛法。一生補處之眾香手菩薩,繼阿閦佛之後在彼土成佛,號金蓮如來。

阿閦,又稱阿閦婆、阿閦鞞,譯為不動、無動,又譯為無瞋恚。事見東漢三藏月支沙門支婁迦谶所譯於東漢桓帝建和二年(148)至中平三年(186)期間的方等部淨土經《阿閦佛國經》二卷本。這是中國較早的淨土經典。之後,異譯本有唐朝菩提流志所譯的《大寶積經第六會·不動如來會》,與斯經大略相同。 此經講述阿閦菩薩從聞法、開悟、發願、修行、證道乃至莊嚴國土之事。其國土平整,無高山、礫石,天氣不冷不熱。所居之人,形體莊正,皆行善事。人們想吃什麽,食物即隨所念呈現於面前;不想時便隨即消逝。衣從樹生,華麗而柔軟。所居精舍皆七寶所成,床亦如是。生活美好無憂無慮,與忉利天人等無有異,天人皆厭天而樂人間。彼土有七寶所砌寶階,與忉利天相接,天人往來甚為便利。人們不羨天人而樂人間,緣為人間有阿閦佛在之故,天人亦如是。求生彼土的條件,是廣修六度善行和般若空觀,持願生彼佛刹。誦經、禮拜亦可往生。所居之人皆證果阿羅漢、菩薩等眾。無有退心,能疾速成就。 勸生阿閦佛刹之經典,還有《拔濟苦難陀羅尼經》(異譯《勝福往生淨土經》)亦有不動如來所說救濟苦難陀羅尼,以饒益眾生。

密宗亦有專供阿閦佛之《阿閦如來念誦供養法》。在其他勸生彼國和勸供阿閦佛之方法者,如《維摩詰所說經》之《見阿閦佛國品》勸生彼國;《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七·安立壇場章》亦說:於場室中四壁,敷設十方如來及諸菩薩所有形象。應於當陽,張盧舍那、釋迦、彌勒、阿閦、彌陀,諸大變化觀音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中亦云:爾時行者聞普賢說,深解義趣,憶普賢教正心正意,漸以心眼見東方佛,身黃金色,端嚴微妙······爾時行者複更忏悔,遍禮十方佛。禮十方佛已,普賢菩薩住其人前,教說宿世一切業緣,發露黑惡一切罪事,向諸世尊口自發露。既發露已,尋時即得諸佛現前三昧。得三昧已,見東方阿閦佛及妙喜國,了了分明······等等。

《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中亦說有遍禮十方佛,而以東方阿閦佛作為首位佛應供之法。 淨土信仰在中國普遍盛行,在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以彌勒淨土為主導,唐、宋以後彌陀淨土信仰漸占優勢,到如今勢欲一統天下淨土信仰之態。而其他淨土信仰則鮮有人修習。修習西方無勝世界釋迦牟尼淨土的,據僧傳載,僅有一人而已。修習東方藥師淨土的也只有清朝玉林國師一系子孫。

修習東方妙喜世界阿閦淨土的,亦寥寥無幾。筆者閱藏時,刻意尋找,亦只找到一則傳記而已。現抄錄出來以示眾人: 《三寶感應要略錄》卷上第二十一《釋雙惠圖造阿閦佛像感應》載:隋開皇中,有釋雙惠,不知何處人。一生期不退轉位,圖阿閦佛像一十體,又造同像一十二體,長三尺立像,專心祈請感應。夢感二人僧(一人自稱日光,一人自稱喜辟),向雙惠曰:汝識阿閦佛本願不?答曰:粗知。二僧歡喜曰:善哉如汝,在濁惡世中,歸依阿閦佛,於一生中入不退位,得生歡喜。覺已彌念。臨終啓眾曰:吾今往生歡喜國矣。

阿閦淨土,雖有人修習,但對於《阿閦佛國經》的注疏、講解、詮釋,則是無人涉獵。而阿閦淨土的宣傳、弘化,更是絕無斯人。故,阿閦淨土信仰未能像彌勒淨土信仰、彌陀淨土信仰那麽興盛、代不乏人。所以到了不乏人。所以到了現在,凡學佛者,但知有彌陀淨土,鮮有人知道彌勒淨土,而大都對阿閦淨土一無所知。因此,有必要將阿閦淨土修習法門簡略介紹一二,以利人天。 在《禪門日誦》中有《二佛咒》,第一咒便是《往生東方阿閦佛國咒》、第二咒是《往生兜率內院咒》。在《西藏度亡經》的異譯本中,有《東方不動佛往生神咒》。在《拔濟苦難陀羅尼經》中有《不動如來除滅五逆十惡謗正法罪陀羅尼》。在《陀羅尼集經》中有《不動如來淨除業障咒》。以上諸咒,是為阿閦如來根本咒。如欲修習阿閦供養法,可按《阿閦如來念誦供養法》修習。

另外,在《圖像鈔》中亦有阿閦佛像,在金剛界藏之《曼荼羅》中亦有阿閦佛像,可供人供養禮拜觀想,亦可造立形象、設立壇場乃至道場。 在《禪門日誦》中亦有讚揚阿閦佛之大讚《讚禮東方》,是為五方佛讚之首。其讚曰:讚禮東方,滿月光王,琉璃妙鏡非常。焰網輝煌,因中誓願昭彰。阿閦文佛,大展慈光,滅除眾生災殃。降吉祥,現前眾等歌揚,福壽無疆。 筆者效法前賢,亦作讚偈幾首,可供同道參閱修習。 六句頭讚曰:東方世界,不動如來,淨除業障救殃災。忉利砌進階,人天往回,千葉寶蓮開。南無無瞋恚菩薩摩訶薩。八句頭讚曰:阿閦佛德難量,慈悲眾等歌揚。值逢廣目誠修道,成佛妙喜邦。因修不動成大覺,恒將妙法弘彰。香象寶英同接引,普願往東方。阿閦聖號若稱揚,普願往東方。南無天人師菩薩摩訶薩。讚佛偈曰: 阿閦鞞佛誓弘深,阿比羅提六度行。 菩提樹下無明破,忉利宮中諸寶成。千葉蓮花足下展,寶衣香米樹中生。莊嚴淨土無諸苦,普願同生妙喜城。南無東方妙喜世界廣大圓滿不動無瞋阿閦鞞佛。南無阿閦鞞佛。南無眾香手菩薩,南無維摩詰菩薩,南無香象菩薩,南無寶英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不動海會眾菩薩。

求生東方妙喜世界阿閦佛刹,應受持讀誦《阿閦佛國經》、《大寶積經第六會·不動如來會》以及《維摩詰所說經·見阿閦佛國品》修習《阿閦如來念誦供養法》等,再持誦《阿閦佛五十大願》,塑造、雕刻、繪制、供養、禮拜阿閦佛像,持誦阿閦佛諸咒,讚歎阿閦佛功德利益等等,亦可行禮拜、懺悔、勸請、發願、回向等諸助行。

但最主要的,還是十大往生正因,即往生條件。十大往生正因如下:
一:應學不動如來往昔修行,發願生彼。能作因緣,生彼佛刹。 
二:行六度善回向菩提,願與彼佛共相會遇。以此因緣,生彼佛刹。 
三:願於來世見不動佛光明,證無上覺。因見佛光而成菩提。以此因緣,生彼佛刹。 
四:願見彼佛刹聲聞眾,如是行,證菩提。以此因緣,生彼佛刹。 
五:願見彼佛刹菩薩眾,修禪定,與彼同學同乘同究竟,求圓滿大慈悲,求菩提捨二乘心,安住真實空性,聞其名得生彼刹。 
六:於東方諸佛說法及聲聞眾,應以其像隨念在前,願證菩提。說法及聲聞如彼佛。修三種隨念善根,願與眾生平等共習。以此善根,回向菩提,無有限量,不可轉移。隨念所成,回向一切種智。以此善根,三寶隨轉。成此善根,不墮惡道,摧毀諸魔,於彼佛刹隨樂受生。 
七:願見彼土,以善根故,願當攝受彼土莊嚴。亦願見彼諸菩薩。以此善根,當生佛刹。 
八:應發增上樂欲心,得生彼刹。 
九:聞不動如來功德法門,善能受持讀誦通利,願生彼刹,乃至命終,不動如來常為護念,不使諸魔及魔眷屬退轉其心,乃至無上菩提,無有退轉之怖。因護念故,於彼佛刹,當得受生。 
十:見不動佛及愛樂彼,受天資具彼諸眾生,從餘世界命終以後,皆得往生不動佛刹。 
以上十條往生正因,皆是《大寶積經第六會·不動如來會》所載。向來有人認為往生阿閦淨土,是自力自度,屬難行道;而往生彌陀淨土,是他力接引,是易行道。故歷代佛徒於阿閦佛法,無人問津,以至門可羅雀。所以,此一法門沒有形成宗派源流,是必然事。 

然筆者認為,此乃機緣所至,非關難易。只為阿彌陀佛於此娑婆世界緣分深些,故修習者亦多些。此外,別無他由。本來法法平等,佛佛道同,無所謂難易。所謂難易,亦只不過是因機設化而立假名也。 筆者無意於此阿閦佛法門開宗立派,但既有人修習此一法門,亦不妨將之羅列出來,按朝代先後,設立諸祖。以備將來有人欲習此一法門,作一借鑒。於此,則余欣然矣。 

妙喜宗東土二祖
初祖後漢月支三藏首譯阿閦經典支婁迦谶大師(147-?)
二祖隋朝開皇比丘首修阿閦淨土法門雙惠大師(隋開皇中約590)

敬請常念:
南無東方妙喜世界廣大圓滿不動無瞋阿閦鞞佛! 
南無香象菩薩!
南無寶英菩薩!
南無維摩詰菩薩!
南無不動海佛眾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