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喜宗法門
阿閦佛淨土--柏拉圖的理想國

上一課我們說了,淨土一般是按自然環境、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這三部分去分它的本願的,那麼阿閦佛的二十條本願所描繪出來的妙喜淨土是什麼樣呢?它是這麼分的,前八條是淨土的自然環境誓願,阿閦佛國的淨土自然環境是什麼樣的呢?我們看一下這八條啊。

第一條,所有的居民都拋棄了污穢的思想,全部都是那思想純潔的人啊。這就是淨土的人口構成,全都是思想純潔的人。

第二條,三千大千世界的居民、人民共讚阿閦佛淨土,就是用科幻片的角度來看呢,就是,宇宙中所有的文明都要盛讚它。歌德文明嘛,最高級,阿閦佛淨土。

第三,所有的居民,無論是得道的還是未得道在修行路上的,在阿閦佛淨土中呢都能看到佛的光明。

第四,這塊淨土裡到處都種著一種樹,叫阿閦佛樹,在樹上呢掛著一個佛旨,就旨意那個旨,掛著佛旨,叫阿閦佛旨,因為這些阿閦佛樹和阿閦佛旨所以在這塊淨土中,諸魔不能發動,無論是外道的魔還是心內的魔,諸魔皆不能發動。

在這裡的人住在哪呢?第五條就是說,所有人住哪呢?所有人都住虛空之上,凌空住著,在半空中都有花做的房子,在房子裡呢是七種寶物做的床,這個天空地下到處都是香味兒,大家都住花房子裡嘛,都是香味兒,沒有電梯自己飄上去。

第六條,阿閦佛國呢,它是沒有黑夜的,因為它也沒有日月,因為都能看見佛的光明嘛,佛的光明遍照,這個地兒也不需要日月,永遠白天。

阿閦佛淨土自然環境的第七條和第八條願望呢,實際是按印度地理做想像的。就說印度傳來的淨土它所描述的地理特點,我們如果拿回去,往五天竺的印度平原一想就發現了,為什麼呢?你看印度這個地方它是,有高原——德干高原,也有丘陵地帶,有喜馬拉雅山麓地帶,有恆河平原地帶。它基本上都是繞著恆河平原那塊地帶做的想象。

所以第七條第八條是說,這個地兒,阿閦佛淨土這個地兒,地很平坦,沒有高山、沒有峽谷、沒有丘陵,全是平原。為什麼想象全是平原?方便種地嘛。而且這個地兒也沒有自然災害,沒有酷暑嚴寒,因為印度那兒很熱啊,所以他希望這個地兒一直就涼涼快快的,不要有酷暑,四季平和,沒有風寒,沒有酷暑。這是八條自然環境。

而且居民還有更細的定義啊,我們第一條就說了,這兒的居民是什麼呢?全是思想純潔的人啊,就是沒有病人,也沒有人犯罪,我們前面說了都到淨土了嘛犯什麼罪啊,沒有病人,沒有犯人,而且這裡的男男女女啊,全部是帥哥美女,就沒有長得醜的,長得醜的你壓根也不讓進我估計。

阿閦佛的二十條願望,中間八條,前八條是自然環境啊,社會環境,中間八條叫物質生活,什麼叫物質生活啊?就是指這個淨土居民,人在淨土日常生活中,生活所需要的那些物質需求,就跟我們一樣,你在一個地兒生活,你總得吃喝拉撒睡吧,這些是怎麼解決的?

阿閦佛淨土中,中間八條的願望都涉及到人的生活。人的生活,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想,想我們現在的人就明白,這第一條是什麼?食欲和淫欲怎麼解決?活著嘛,對吧?你先得把這個起碼基礎打下來,你不光要活下來,你還得這個繁衍下去,所以食欲和淫欲怎麼解決?

食欲呢,要吃飯嘛,對吧?要吃飯嘛?肯定要吃,他們吃的飯呢,這味道都已經勝過天人了。就味道好,各種好飯,好到什麼地步呢,好到沒法兒想,全是好菜。

你淫欲呢?淫欲就是,你都到了淨土了,你怎麼還忘不了淫欲這點兒事兒呢,你就別想了,這兒的人就沒淫欲,雖然都是帥哥和美女,但是大家彼此看重的都是對方的靈魂,全部都是柏拉圖,柏拉圖式的戀愛,所以人民也不思淫欲。

那有沒有人管著他們呢,在這個淨土裡頭?對吧?我們說阿閦佛每一個地兒都有一個教主嘛,阿閦佛有沒有人管他們,沒有,統治階級早已經消滅了,這個地方就沒有階級,沒有王者,沒有統治階級,沒有統治階級就意味著也沒有啥政治生活,對吧?這是它這個、這個第一條,就是吃飯和這個睡覺的問題。

那第二條呢,就是它物質生活的第二條,除了吃和睡,那日常什麼、什麼事、第三件事什麼最重要,吃完了就拉,也不能這麼連著快,對吧?這個第三條最重要的就是洗澡,阿閦佛這個地方,阿閦佛國淨土這個地方洗澡它就高級了,它那服務項目就很多了,當然了,不是那個大保健式的服務項目高級啊。是說它這的水和淋浴設備、洗澡設備、環境很高級。

阿閦佛國的淨土這有很多洗澡的浴池,但是這個浴池很特別啊,它一塊浴池就分七八塊,為什麼呢?因為不同的池子裡裝著不同味道的水,叫八味水,就八種味道水,八種香味。你想洗澡隨時洗,怎麼洗呢?雖然池子裡有八池子不同味的水啊,你站在這,用意念驅動,這個水「呼」就上來了,用意念驅動,水就開始流動洗澡,洗完了之後你用意念驅動,風就來了,「嗚、嗚、嗚...」把自己吹乾了,高級吧,對吧?我們說這服務項目很高級了吧。

我們看每個淨土啊,很多淨土都涉及到洗澡這個項目,而且都很重要,基本上都在吃喝和睡之後,就是常洗澡,而且洗澡呢他們需要各種味道的水,這個很多淨土誓願都有。

但是為什麼洗澡要有很多味道的水,就這八味水這個事,我也不太理解。你說用什麼花椒水啊、大料水那是做湯,他們用的都是什麼香味兒水,還不同的香味。

物質生活的第三條,第一條吃和睡,第二條是洗澡,第三條呢就是女性。涉及到女性。我們說過啊,在日常生活中,每塊淨土在日常生活中的條款,都會為女性設計幾個固定條款。這第三條就是阿閦佛淨土裡的女性條款。

這個地方的女性都很美,都非常漂亮,她們不光是長的漂亮,她們又品德高潔、品德高尚,沒有女性的那些固有的惡習。這話說得有點稍微歧視女性啊,固有的惡習,但是不是我說的啊,這是《阿閦佛國經》裡說的。

就她不光沒有長得醜的,什麼長舌婦啊、什麼女人的嫉妒啊、虛榮啊、攀比啊、做作啊,她們都沒有。為什麼沒有呢?因為她這個地方啊,你想穿什麼好衣服,你直接從樹上摘,從樹上就把那好衣服摘下來穿﹔你想要戴什麼好首飾,你也從樹上摘﹔化妝品可能沒有。這種生活條件,確實也沒有攀比的必要了,就是想要什麼有什麼嘛,女人嘛,衣服、首飾,你隨便摘。想有什麼樹上有什麼。

阿閦佛淨土日常生活的第四個願望,因為這個,前一個已經跟女性有關了嘛,第四個也跟女性有關,就我說的,除了吃,還有睡。這個就跟睡有關。就是這塊淨土是有人類繁殖的,在阿閦佛這個淨土裡人是一代一代繁殖的,但不是有性繁殖,就是我們正常的這種繁殖,它是無性繁殖。

在這個淨土裡,我們說了,沒有淫欲之事,但是女的也能懷孕,怎麼懷孕呢?互相欣賞,我們說過他們都是靈魂、他們都是思想純潔的人,都只看中對方的靈魂,互相欣賞,春三十娘,看一眼就懷孕了。誒,我喜歡你,看一眼,懷孕了,懷孕生產也完全不痛苦,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就跟書上摘一桃子一樣。這是第四條。

阿閦佛淨土日常生活的這第五條,它第五個願望是說這個地兒的人,阿閦佛國的人他不生產,就不工作,整天閑著,都是閑者。

但是呢他們雖然閑著,不是說飽暖就思淫欲,因為這地兒沒有淫欲。你不淫欲哪兒來的欲樂?它這也有欲樂,樹上放著各種美妙的音樂,空中都是佛講經的、說法的聲音,整個環境裡全是;不是說法就是佛音,這就算欲樂了。

第六條,我們說過,佛光遍照。就是在這種環境下面,他們二十四小時都沐浴在空中美妙的音樂和講經中,二十四小時天空常亮,阿閦佛如來的光明遍照,無需日月。這個就是他們物質生活的八個願望。

最後兩條呢,就剛才我們說的是第六條:光明遍照,然後還有第七第八,自然環境的第七第八呢,我們大概總結了一下,就是印度仿照,仿印度的地理設計的這麼一個環境。

日常生活的最後兩條是一個細節的補充,什麼叫細節的補充,是對第一條和最後一條,第一條和第五條的細節補充,就是吃飯穿衣以及這個學習細節的補充。

這個地方的人呢我們說過,他們那個吃的飯味道都好到天上去了,但是呢這個地方的人他根本就不想吃飯,他們也吃,但是不想吃,就是偶爾想吃,並不是說一天三頓,一頓不差,不是這種。就偶爾想吃,想吃的時候味道很好,但大部分時間他們都是不吃的。

那個壓根就不想吃,但是想吃的時候呢,這個飯碗,你想吃什麼這碗呼滿了,想吃的菜就在裡頭了,你吃完了呢這碗呼就沒了,你都不用洗碗。

也不用想穿什麼衣裳,想什麼衣裳身上就是什麼衣裳,如果你想換點新款式,就我們剛才說的那個,女生想換點什麼,想什麼都有什麼了,但你換新款式怎麼辦呢?那你就到樹上去摘去,然後每日我們說二十四小時常亮,每日的工作就是聽經、聽經,不知疲倦。

在這裡吧,有強迫症的聽眾一定會問一個問題,就是有、有吃飯你怎麼拉屎。其實我最開始,我也問過這個問題,還真有答案,就是地上會裂一縫兒,然後呢自己就合上。
這就是我們講完了阿閦佛對他所成淨土自然環境的八個願望,和這個物質生活的八個願望,其實這二十大願裡,八個自然環境願望,八個日常生活願望,最重要的都不是這十六個,最重要的是最後四條。

最後四條就是在這塊淨土中居民的精神生活,換句話說就是他們的精神追求,因為阿閦佛國,你到這個地兒,你肯定是要修行成佛嘛,這兒的精神生活,給以後出現的淨土提供了一個很高的學術標準。這個標準叫什麼呢?這個標準叫阿惟越致。

淨土中的居民,或者說他修道的這些人,他們有精神追求,滿足這個精神追求是什麼呢?就是要成佛。但在這個淨土裡成佛其實是很容易的事,根據《阿閦佛國經》總結呢,在這個淨土裡成佛修行,只要日常,因為二十四小時空中都是佛經嘛,只要日常聽聽佛經、供養諸佛、禮拜諸佛,你看很簡單吧,供養一下,禮拜一下,聽聽經,就能成佛。

因為在這個淨土中呢,到處都是這個阿閦佛樹,和樹上掛的這個佛旨,諸魔都不能發動你就比較靜嘛。不動如來,你想這個佛本身就叫不動如來,那你心靜你確實也比較容易成佛。

並且,在這個阿閦佛淨土成佛,會得到一個關鍵性的成佛指標,這個關鍵性的成佛指標,我們剛才說了,叫阿惟越致。叫得阿惟越致。白話說,這四個字不理解,但白話說,叫得不退轉。
           
什麼叫退轉呢?就是你成了佛,如果你不持續努力,你還要掉回去,就是成佛是有道階的啊,修行有道階的,你還會從佛倒回去,倒成菩薩,菩薩你還一級一級倒回去。所以,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專業的佛教詞匯,叫阿惟越致。得阿惟越致,意思就是得不退轉。阿惟越致對於所有的修行者來說,都是一個極致追求,就是你要修行成佛這叫極致追求,最高追求,就是永遠保持,永遠保持你的狀態,不掉回去,不退轉。

這個指標不光是對普通的修行者很重要,對每個道階的菩薩,從初地菩薩到十地菩薩,每一個道階的都很重要。對於菩薩來說,阿惟越致,也是一個最重要最重要的考核指標,可以說在修行裡最難的就是保持,最難的就是不退轉,最難的就是這個得阿惟越致。這已經在第一塊淨土,阿閦佛淨土的時候,就在精神生活中把這個標准定下來了。一個淨土好不好,就要看在這個淨土中修行成佛能不能得阿惟越致。
 
我們呢,站在佛教四框架理論的第一個框架,佛教歷史框架,用佛教歷史的眼光來看這個淨土,不要站在佛教神學的角度來看這個淨土,就是說雖然淨土是神學概念,但是如果我們現在用歷史的眼光來看一下這個淨土為什麼這麼設計,稍微想一下就明白了,為什麼淨土理想會按我說的這三種結構做展開,就是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精神追求,就是淨土為什麼一定會按這三大模塊來做具體的條款設置?

每一個時代,他們的想像力實際是有邊界的,每個時代的想象力一般都匹配著他們的科技認知和當下的生產力,不排除有科幻作家這種天馬行空的想象,但是這些想像還是以現實為影子做依托的。

所以說,淨土作為當時那個時代的想象,實際是有當時時代的科技認知,和當時時代的生產力做它的影子的。在那個時代,就是淨土思潮出現的公元前三世紀這個時代,僧侶階層就是知識階層,他們在站在當時的歷史環境背景下,當時的生產力背景下,他們發揮想像力的極限,所能知和所能認知的極限,最美好的淨土,那基本上就只可能按這三塊來分——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精神追求。也就是所謂最美好淨土,也就是自然環境很好嘛。

什麼叫自然環境很好?環境很好,各種生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然後呢?剩下的所有時間都專心求道,所以二十四小時都是白天嘛,二十四小時都要修道嘛,自然環境很好,這是第一大模塊﹔然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干活,各種生活條件都很好,這是第二大模塊,日常生活﹔第三個模塊就是剩下的時間都用來專心修道。

所以阿閦佛淨土的本願結構,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把他這二十條本願打散了、展開了給大家講呢?是因為,它這個淨土在理論上、結構上,開創了後來所有的淨土設想的大原則,所有淨土設想的原則基本上都來自於阿閦佛的淨土,以後出現的每個淨土基本上都是按這三大模塊為藍本設置的,包括最後的阿彌陀佛淨土,它不過也就是說,條款更細一些,落實的原則就是更、更、更細一些,福利更多一些。
阿閦佛他這個本願所構成的淨土,實際上就是一個物質生活富足、自然環境優美、人民快樂學習的一個理想國。

我們仔細看一下它的條件就明白了啊,自然環境平和、社會安定、生活條件富足、人民快樂、愛學習,這是什麼?如果大家稍微了解點西哲就知道了,這就是柏拉圖的理想國的東方版,只是更具體了,更接地氣了,更生活了。這個版本的理想國,東方色彩很重,因此阿閦佛的這個淨土構思,從印度誕生,但是它放到中國一定很有市場。

我們看一下這塊淨土裡的人,我們上面就講了,沒有王者,壓根就不關心政治。大家記住啊,阿閦佛淨土居民他壓根不關心政治,所以沒有王者,這個順序是這樣的。是沒有人關心政治,所以沒有王者,而不是因為沒有王者,所以不關心政治。

因為人類他只要在一起聚成一個社會,只要不確立民主制度,沒有王者,就一定會有野心家去覬覦那個統治地位,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階層。這裡的居民都是詩人海子那種類型的。從明天起,我只關心蔬菜和糧食。他們關心的主要也就是點衣食住行,這是保證他們修行的物質生活條件,但是他們的精神生活呢?坦白的說也是相對簡單的精神生活。因為他們的修行並不複雜啊,就是--聽經。所以你看這個描述,我們眾生愛不愛?很愛。

所以,印度淨土思潮從印度萌生,最終在各地長大,這有理論的必然性。